中国全生物降解塑料膜产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1 16:25
来源:财惠资本
作者:admin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物降解,不增加环境负荷,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
1.产品的概况
1.1 概况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其原料聚乙烯醇(PVA),是以 C、H、O 为化学成分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下,不做任何处理,最终降解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是真正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可完全取代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永远也不可能降解的且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包装膜。
“滚筒法生产聚乙烯醇膜的工艺”、“滚筒法生产聚乙烯醇膜的设备”生产全生物降解薄膜,原料聚乙烯醇(PVA)是采用木薯、白薯、甘蔗、糖渣、秸秆等生产的酒精乙烯聚合而成。滚筒法专利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原料也不预制造粒,整个生产过程为物理过程,聚乙烯醇的分子结构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制得的成品膜保持了聚乙烯醇原有的本质和物理特性,是吹膜法无法比拟的新技术。
1.2 产品用途
(1)包装
全生物薄膜也像其它塑料膜一样,绝大部分用作包装材料。在欧美、日本已广泛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例如:农药、化肥、种子、服装、颜料、清洁剂、水处理剂、矿物添加剂等,此外由于全生物薄膜材料有特殊的生物安全性,全生物薄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也在迅速增长。当然,全生物薄膜替代其它塑料膜,广泛用于包装领域,其从十分明显的减少“白色污染”到最终消灭“白色污染”。
全生物薄膜有水溶性和水温度控制的特点,制成常温水溶膜,用来包装农药、除草剂、颜料、清洁剂、消毒剂、水处理剂、医院、宾馆饭店、火车、轮船、飞机等洗涤消毒物品,把薄膜包装袋直接投放到水中,避免因拆除包装带来的二次污染或传染。
全生物薄膜具有无毒性和阻气、耐油等特点,包装食品、药品,可以带来保鲜、保味、保质的优良效果。
全生物薄膜的光泽好、防静电和阻隔氮气的特点,包装高档纺织品,既美观、防尘,又可避免织物发黄;包装香烟盒以及日用产品,同样美观,又能保香,而且包装过程不受静电干扰,大大降低薄膜损耗。
(2)水转印刷
由于全生物薄膜具有水溶和好的印刷性能,目前国内外将其用作陶瓷、塑料、金属、木制品等异型表面的商标、图案水转印刷衬膜材料,用量也比较可观。
(3)刺绣基布
全生物薄膜在常温水里溶解时作为暂时性物体,替代水溶性无纺布,用作刺绣基布。在常温水中可即时溶化基布得到绣品,从而避免了原来用无纺布衬底须高温水溶而造成绣品变形或褪色。
(4)偏振片制造
在电子行业的液晶显示器偏振片制造上,已经用到全生物薄膜。目前日本和中国均有使用。
(5)全生物薄膜的种类
目前中国的全生物薄膜有三种类型产品,分别为快速溶解、中等速度溶解、高温耐溶解等。快速溶解膜:也称常温水溶膜,一般可在 20~25℃水中完全溶解。多用来包装常温水中使用的产品(农药、除草剂、消毒剂等)、医院洗涤消毒物品、刺绣基布等。
中等速度溶解:一般将水溶温度设定在 40~60℃,用于假发制作等特定用途。
高温耐溶解:一般须在 95℃以上的高温水中才能完全溶解,
适合于包装普通商品(纺织品、食品、药品、香烟等高档纺织品包装,以美观、阻隔氮气、不吸尘为用户所喜欢;而且出口纺织品采用 LBP 薄膜包装,也是许多国家的指定条件。)
(6)香烟包装
美观、保香等功能特性不亚于或优于 PT 膜;而静电压特别低,能减少包装作业受静电干扰造成的薄膜损耗(约 20% 以上),是卷烟厂乐于采用的最大动因。
(7)药品包装
主要利用其耐化学药品和气体阻隔特性,做为铝塑片包装封口膜,或者直接内包装袋。
(8)水果蔬菜保鲜
大多数水果都适合采用 LBP 薄膜包装保鲜;但是成本问题是替代聚乙烯膜的最大障碍,因此,着重发展高档、出口水果保鲜包装。
(9)农药、除草剂包装
主要利用其常温水溶特性,为固体农药、除草剂最小使用剂量内包装袋,使用时取小袋直接投入水中配液,避免人体接触。
(10)食品包装
全生物薄膜最适合包装含水率低、含油率高的食品。其优良的阻隔性、耐油性,是其它薄膜所无法相比的,可以大大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保香期。而且对于直接用薄膜机械化包装作业来说,同样可以降低静电干扰造成的薄膜损耗。
(11)特种用途
利用其不产生静电的特性,防火、防爆、防静电的特种行业可充分发挥其物理特性,如 IT 行业产品包装、医药包装、焰火包装、军火、航空、航天等包装。
2.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国际市场分析
2.1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全球供需现状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其原料聚乙烯醇(PVA),是以 C、H、O 为化学成分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下,不做任何处理,最终降解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是真正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可完全取代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永远也不可能降解的且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包装膜。滚筒法专利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原料也不预制造粒,整个生产为物理过程,聚乙烯醇的分子结构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制得的成品膜保持了聚乙烯醇原有的本质和物理特性,是吹膜法无法比拟的新技术。
功能方面,全生物薄膜有水溶性和水温度控制的特点,制成常温水溶膜,用作水转移印刷、包装农药、除草剂、颜料、清洁剂、消毒剂、水处理剂、医院、宾馆饭店、火车、轮船、飞机等洗涤消毒物品等,把薄膜包装袋直接投放到水中,避免因拆除包装带来的二次污染或传染;全生物薄膜它具有无毒性和阻气、耐油等特点,包装食品、药品,可以带来保鲜、保味、保质的优良效果;全生物薄膜的光泽好、防静电和阻隔氮气的特点,包装高档纺织品,既美观、防尘,又可避免织物发黄;包装香烟盒以及日用产品,同样美观,又能保香,而且包装过程不受静电干扰,大大降低薄膜损耗。
进入 21 世纪,全球对环保关注度提高,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塑料制品管制力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开始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在此背景下,作为拥有塑料薄膜功能同时又能被自然降解的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优势凸显,市场需求激增。
目前来看,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处于行业发展的增长期,市场整体表现需求大增,生产技术提高,产品造价下滑。在此背景下,2015-2022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产量将持续上扬,年均增速或保持在 27%-28%之间。2020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产量达到 1214 万吨,同比增长27.78%;2021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产量将达到 1552 万吨,同比增长 27.80%;2022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产量将达到 1983 万吨,同比增长 27.79%。
图1. 2015-2022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产量及增速预测(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协会
在滚筒法生产全物质降解薄膜方面,预计 2015-2022 年年均复合增长达 43.05%,到 2022 年全球产量可达到 587 万吨。
图2. 2015E-2022E 年全球滚筒法生产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产量及增速预测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协会
近年来,全球对白色污染关注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多用纸制品取代日常塑料制品,但仅杯水车薪。因此,全球对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需求激增,由 2010年 的 79 万吨上涨至 2014 年 246 万吨,年均增速达 32.93%。
根据一次平移法估算预测,2020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量达 1374 万吨,同比上涨 33.27%;2021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量将达 1832 万吨,同比上涨 33.29%;2022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量将达 2441 万吨,同比上涨33.26%。
图3. 2015E-2022E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量及增速预测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协会
2.2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主要需求国家或地区分析
目前来看,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主要需求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其中欧洲需求占全球的 52%,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地区经济发展放缓后,环境问题得到了高度关注,因此欧洲地区对塑料制品使用限制较早,其对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较高。其次需求地是北美地区占比达 28%。亚洲地区需求达 15%,而其他地区需求仅达 5%。综合分析,亚洲环保事业起步较晚,且多为发展中国家,对高价格的全生物质薄膜应用难度较高,故其需求占比较小,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各国环保法律的落实,预计未来的 10 年内,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增速最快的地区。欧洲地区对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应用起步较早,预计其后期需求将逐步放缓。
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主要需求国家及地区
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协会
2.3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全球发展趋势
从2011-2014 年来看,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增速稳步上扬,基本保持在 30%-35%之间,复合行业增长期增速较高,增速主要由欧洲以及北美需求拉动所致。2015-2022 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增速仍将保持在 30%以上,但其主要增速将转向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环保问题的加重,对可替代塑料薄膜的可降解薄膜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故其需求量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尤以欧洲为主,其环保事业起步早,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普及率较高,预计其后期需求难再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2011-2022年全球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协会
3.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国内市场分析
3.1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可降解薄膜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终以还原形式重新回归大自然。国内研发的品种已涵盖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化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型生物降解、高碳酸钙填充型光氧降解、全生物降解等。
近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关注,塑料污染又称白色污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这种塑料制品不易被自然所降解,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从资源角度来看,塑料制品原材料以石油为主,目前石油资源紧缺且面临枯竭,塑料制品不易回收,耗费大量石油资源。在此背景下,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作为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市场前景广阔。其中,2010 年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仅为 50.4 亿元,但到 2014 年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0 亿元,年均增速达 48.72%。
行业发展主要经过 4 个阶段,初现阶段、增长阶段、洗牌阶段以及成熟阶段。目前,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正处于初现阶段,生产企业较少,考虑到其市场潜在需求较大,此阶段正是生产企业进入的最佳时期。
中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发展阶段
综合分析,受环保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的推动,2010-2012年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需求呈井喷式发展,市场规模年增速均在 50%以上,但进入 2013 年后,因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价格过高,在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下推行较难,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增速放缓,2014 年市场规模增速降至 23.71%,仅为 240 亿元。
3.2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发展前景预测
目前来看,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所致,一为尽管我国环保形势严峻,但具体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禁塑效果一般,下游仍主要以化工塑料薄膜应用为主。二为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造价过高,市场推广难度较大,行业进入尴尬期,市场表现为需求预期较高,但实际销售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2014 年,作为朝阳行业的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增速降至 20%-25%之间,但伴随着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生产技术的提高,其造价下滑,市场销售量上提,市场规模仍将恢复到 30% 以上。
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我国全生物质可降解薄膜价格将出现下滑,同时近年来我国环保问题严峻程度不断加剧,政府后期可能加大对塑料限制使用的力度,在价格下滑以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预计 2021 年左右,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将进入增长时期。2020 年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达到1011 亿元,年均增速 31.10%;2021 年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将达 1341亿元,年均增速 32.68%;2022 年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规模将达1803 亿元,年均增速 34.51%。
3.3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行业竞争分析
(1)现有竞争者分析
①化工塑料薄膜生产企业
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氯乙烯塑料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生产企业多,且下游需求稳固,为目前全生物质降解薄膜最大的竞争对手。据分析,我国化工塑料薄膜市场需求占全部塑料薄膜市场需求量的 85%以上,市场竞争力较强。但化工塑料薄膜不易回收降解,对环境污染严重,伴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其后期市场缩减预期显现,后期与全生物质降解薄膜的竞争力减弱。
预计未来,我国化工塑料薄膜将与全生物质降解薄膜领域细分,各司其职。
②其他原料可降解薄膜
受环保行业发展的影响,未来可降解薄膜将成为我国薄膜市场的主流,故目前市场上各类可降解塑料薄膜层出不穷,在价格以及用途相似的背景下,其将成为全生物质降解薄膜的主要竞争对手。
(2)潜在进入者分析
受禁塑令的影响,我国塑料薄膜需求增长预期减弱,在此背景下,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现有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可能进入全生物质降解薄膜。此类企业市场渠道完善,生产设备技术稳定,对新进入全生物质薄膜企业冲击较大。除此之外,受我国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市场前景广阔的影响,或将吸引外国公司来我国投资生产。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原材料以农产品为主,其产品价格多以供应量多少决定。当原材料供应较多时,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弱,而当原材料供应较小时,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则较强。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全生物质降解薄膜下游主要以塑料加工厂以及终端消费者为主,购买力有限,多以散户为主,故买方讨价还价能力较差。
(5)替代品的威胁
目前来看,化工塑料薄膜为全生物质可降解薄膜的替代品,后者属于朝阳产业,就现在来看,市场上不存在替代品威胁。
4 .营销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产品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应从以下入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4.1 价格策略
项目的产品要迅速进入市场,应当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企业应当依据成本、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为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产品销售价格。
4.2 渠道策略
应立足国内市场,建立宽口径多方位的销售渠道,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国内市场覆盖面。
5.投资策略
5.1 优选策略
投资策略优选掌握核心技术、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创业团队年轻、有活力、有客户渠道的企业,这类企业后期发展有潜力,独立走向资本市场的可能性较大,退出渠道较为清晰,投资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
5.2 中间策略
某些企业可能不具备全部的优势要素,比如掌握核心技术、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创业团队年轻、有活力,由于能够先人一步生产出来技术领先的产品,产品销路问题不大,可以与有销售渠道的企业进行合作或者逐步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某些企业不具务技术研发能力,可以引进技术,自建生产线,快速占领市场,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退出路径不是很清晰,依赖大股东回购,存在一定的风险。
5.3 其他策略
某些企业自己不具备核心技术,同时创业团队年龄结构不具备优势,只能通过快速进入市场,生产出合格产品,先行收回投资成本;待市场出现新技术、新产品时,再进行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引进新技术、重新购置生产线可能需要较大的投资,可能企业的成本相对有研发实力的企业相对要高些。这类企业单独走向资本市场或者并购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能性较小,需要谨慎投资。